期刊简介

               本刊为国内外发行的神经外科专业学术期刊,该杂志由第四军医大学主办,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及政策,坚持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式,反映我国及世界神经外科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技术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神经外科学的学术交流。本刊主要涉及神经外科各类疾病的病因及病理、诊断与治疗方面,同时兼顾头颈外科、颌面外科、耳鼻咽喉科、神经影像学等学科的内容。本杂志为国际标准大16开本,105g进口铜版纸印刷,栏目设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论著摘要、经验交流、技术改进、短篇与个案、会议纪要、专题笔谈、讲座、综述、学术动态及教学园地等。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主办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1-289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61-1384/R

邮发代号: 52-266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2

出版地区 陕西

出版地区 陕西

订购价格 268.00

杂志荣誉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 主管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国际刊号:1671-2897
  • 国内刊号:61-1384/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6年第6期文章
  • 鞍旁硬脑膜外表皮样囊肿1例

    患者女性,30岁,因发作性意识丧失伴肢体强直2年余,于2005年3月22日入院.患者2年前夜间熟睡时自床上摔下,随即意识丧失,双目凝视,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四肢强直,持续约50min后自行缓解.此后间隔2~3个月发作1次,每次持续约40~60min.3个月来患者自感左侧面部麻木不适,伴左眼视物模糊.......

    作者:王凤鹿;姚庆和;张华 刊期: 2006- 06

  • 头皮恶性肿瘤术后头皮缺损的一期修复

    巨大头皮缺损的重建一直是临床上的棘手问题,过去一直采用皮肤移植或联合头皮皮瓣治疗.本文就头皮恶性肿瘤手术后头皮的重建作一初步探讨.......

    作者:程华怡;丁美修 刊期: 2006- 06

  • 经改良的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

    自2003年12月起,我们采用改良的乙状窦前入路切除位于幕下的岩斜区肿瘤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薛洪利;于春泳 刊期: 2006- 06

  •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策略

    由于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例如CT、CTA、MRI、MRA的应用,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发现率越来越高.同时随着手术和介入治疗技术的进步,动脉瘤的治疗效果也得到了改善.但因为动脉瘤破裂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伤残率,手术和介入治疗也存在着风险,所以对未破裂动脉瘤治疗与否,尚存在较大的争论.本文对有关问题作一述评.......

    作者:许百男;王芙昱 刊期: 2006- 06

  • 脑动脉瘤术中临时阻断载瘤动脉前后脑生化代谢的微透析研究

    目的应用微透析技术研究15例动脉瘤显微手术中临时阻断载瘤动脉前后患者脑细胞间液中葡萄糖、乳酸及乳酸/葡萄糖比值的变化规律.方法在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过程中,将微透析导管插入相应的脑皮质中,收集微透析液,灌流速度0.3μl/min,15例患者平均收集时间(2.56±0.32)h,收集的微透析液应用生化分析仪及相应试剂盒测定乳酸、葡萄糖含量.结果在动脉瘤临时阻断及夹闭之前乳酸、葡萄糖含量变化不明显,临时......

    作者:王胜;陈劲草;吴晓辉;雷霆 刊期: 2006- 06

  • 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技术

    目的探讨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表现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共32例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表现,采用可脱性球囊微导管技术经股动脉途径闭塞颈内动脉破口处或破口处患侧颈内动脉主干.结果28例一次性治愈;4例术后16~48h因球囊发生早泄移位复发,经再次以可脱性球囊栓塞后治愈.本组有28例(87.5%)闭塞了瘘口,颈内动脉主干保持通畅;4例同时闭塞了瘘口及颈内动脉主干.27例获......

    作者:付洛安;章翔;费舟;孙立军;贺晓生;蒋晓帆;高大宽;王西玲 刊期: 2006- 06

  •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栓塞治疗

    目的总结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以及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并客观评价其必要性、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对46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成功栓塞46个动脉瘤,其中100%闭塞42个,95%闭塞3个,90%闭塞1个,全组无死亡.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2例,弹簧圈末端逸出1例,1例复发者经二次填充GDC栓塞而治愈.术......

    作者:宋锦宁;刘守勋;鲍刚;张明;王拓;陈景宇;张晓东;徐高峰;谢昌厚 刊期: 2006- 06

  • 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方法治疗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应用弹簧圈进行瘤腔内栓塞和27例应用载瘤动脉闭塞方法治疗的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的结果和随访资料.结果2例瘤腔内栓塞动脉瘤的患者症状完全消失;1例患者出现缺血性并发症,半年后随访动脉瘤再通.球囊闭塞载瘤动脉的患者1例出现迟发缺血性症状;1例吻合支开放,3个月后患者出血死亡;其余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颅内巨大动脉瘤是否......

    作者:赵振伟;邓剑平;高国栋 刊期: 2006- 06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别行MS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男性15例,女性17例;年龄46~74岁,平均58.4岁.MSCTA图像后处理包括采用表面遮盖显示(SSD)、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显示(VR)及曲面重建(CPR)等方法进行血管显示.结果3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发现38个......

    作者:许瑞雪;刘刚;刘荣耀 刊期: 2006- 06

  • 颅内动脉瘤手术技巧与术中破裂的预见及处理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技巧、术中可能发生破裂出血的相关影像学改变、针对可能发生破裂出血的预案制定以及处理方法.方法本组42例颅内动脉瘤,其中男18例,女24例,平均年龄47岁.41例采用翼点入路行前循环动脉瘤显微直视夹闭手术,另1例大脑后动脉P2段巨大动脉瘤采用颞下入路行夹闭切除术.结果术后痊愈39例,偏瘫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7例(占16.7%),破裂出血动脉瘤成功夹闭后,6例恢复良好,1......

    作者:张志文;李安民;郭晓明;傅相平;闫润民;查炜光;刘爱军;易林华;梁树立;杜程刚;耿峰;姚世斌;薛菁晖 刊期: 2006-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