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为国内外发行的神经外科专业学术期刊,该杂志由第四军医大学主办,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及政策,坚持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式,反映我国及世界神经外科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技术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神经外科学的学术交流。本刊主要涉及神经外科各类疾病的病因及病理、诊断与治疗方面,同时兼顾头颈外科、颌面外科、耳鼻咽喉科、神经影像学等学科的内容。本杂志为国际标准大16开本,105g进口铜版纸印刷,栏目设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论著摘要、经验交流、技术改进、短篇与个案、会议纪要、专题笔谈、讲座、综述、学术动态及教学园地等。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主办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出版部门: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1-289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61-1384/R
邮发代号: 52-266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2
出版地区 陕西
出版地区 陕西
订购价格 268.00
杂志荣誉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 主管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国际刊号:1671-2897
- 国内刊号:61-1384/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期刊荣誉: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 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本刊为国内外发行的神经外科专业学术期刊,该杂志由第四军医大学主办,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及政策,坚持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式,反映我国及世界神经外科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技术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神经外科学的学术交流。本刊主要涉及神经外科各类疾病的病因及病理、诊断与治疗方面,同时兼顾头颈外科、颌面外科、耳鼻咽喉科、神经影像学等学科的内容。本杂志为国际标准大16开本,105g进口铜版纸印刷,栏目设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论著摘要、经验交流、技术改进、短篇与个案、会议纪要、专题笔谈、讲座、综述、学术动态及教学园地等。
1.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来稿应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逻辑性。要求资料真实、数据 可靠、论点明确、结构严谨、文字通畅。专家述评、论著、综述、讲座等 一般不超过4 000字,短篇与个案、经验交流等不超过1 500字。
2.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来稿须另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作者单位对稿件的审评意见, 以及关于“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及署名无争议”等的声明。
3.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本刊采用网上投稿系统,作者投稿时,须先登录本刊网站进行注册登记,然后根据提示进行投稿;若投稿成功,作 者会收到一个相应的稿件编号。稿件投稿成功后,即进入审稿程序。作者 可随时经本刊网站跟踪文稿的当前状态。投稿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可随时 与本杂志社联系。
4.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若获得国家或省、部级 以上课题资助目,请于文题页左下方脚注说明,如“基金项目: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970752)、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 (102-10-02-03)”等,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论文刊登后获奖者,请及 时通知编辑部,并请寄获奖证书复印件。
5. 作者在得到稿 号后4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表明稿件仍在审阅中;作者若欲改投他 刊,请提前与本刊编辑部联系,切勿一稿两投。如逾4个月未收到稿件处理 通知,作者可改投他刊。
6.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根据《著 作权法》,本刊对决定刊用的文稿有权作文字修改或删节,凡有涉及原意 的修改,将提请作者考虑。对退修的文稿,要求作者将修改稿以word格式 上传至审稿系统。修改稿逾期1个月未返回者,本刊将视作自动撤稿。
7. 来稿须附稿件处理费,请通过邮局汇寄。稿件确认刊登 后按通知付版面费。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版面费和彩图印 制工本费可由作者单位从课题基金、科研费或其它费用中支付。稿件刊登 后酌致稿酬,并赠当期杂志1册。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发文量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总被引频次
-
脑胶质瘤中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Fas、Survivin表达研究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中细胞凋亡及Fas、Survivin在凋亡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deoxynucleotidyltransferase-mediated-deoxyuridine-5'-triphosphate-Xnickendlabeling,TUN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链酶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trepta......
作者:焦保华;姚志刚;耿少梅;白保忠 刊期: 2004- 01
-
螺旋CT定位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我院自2001年至2005年采用螺旋CT定位钻孔抽吸,术后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0例,获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包频 刊期: 2007- 01
-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栓塞治疗
目的总结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以及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并客观评价其必要性、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对46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成功栓塞46个动脉瘤,其中100%闭塞42个,95%闭塞3个,90%闭塞1个,全组无死亡.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2例,弹簧圈末端逸出1例,1例复发者经二次填充GDC栓塞而治愈.术......
作者:宋锦宁;刘守勋;鲍刚;张明;王拓;陈景宇;张晓东;徐高峰;谢昌厚 刊期: 2006- 06
-
Moesin在人脑星形细胞瘤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膜结构伸展刺突蛋白(Moesin)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法),检测56例人脑星形细胞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Moesin和磷酸化Moesin的表达,并结合临床随访资料分析表达水平与星形细胞瘤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Moesin的阳性表达率在人脑星形细胞瘤组96.4%(54/56)和正常脑组织对照组0%(0/10)之间有统计......
作者:伍明;唐薇婷;唐智;成磊;李学军;袁贤瑞 刊期: 2010- 01
-
人NGF促进感觉神经生长和诱导SP释放实验研究
目的采用体外模型对比研究观察,评估人痛性椎间盘细胞外基质对小鼠背根神经节神经轴突生长所产生的促进作用和神经肽(SP)的诱导作用.方法通过获取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的椎间盘组织(退变组),以及正常人腰椎间盘组织(正常组)提取细胞基质,对小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DRG)进行培养,通过形态学观察神经元轴突生长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SP含量.结果实验组神经生长因子(NGF)浓度显著高于正常组;实验......
作者:张辉;薛文;刘林 刊期: 2013- 05
-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泌乳素瘤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垂体泌乳素腺瘤是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常见肿瘤,约占功能性腺瘤的40%~60%.近年来随着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研究和临床应用的不断深入,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已经成为大多数泌乳素瘤的首选治疗.本文就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在泌乳素腺瘤治疗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王友伟;马驰原 刊期: 2013- 03
-
颅后窝手术后感染原因分析及治疗
目的对颅后窝术后感染原因分析,为减少颅后窝手术后感染以及提高疗效提供一定的借鉴.方法对发生颅后窝术后颅内感染28例进行细菌培养,并运用敏感抗生素加腰穿置管持续脑脊液引流,部分病例进行小剂量抗生素鞘内注射.结果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痊愈者27例,占96.4%.1例患者因感染未能控制,终全身衰竭死亡.结论颅后窝手术因有较多易致感染因素,较其他开颅手术更易导致术后感染.手术中严格无菌操作,缩短手术时间,......
作者:秦家振;李运军;戴宜武;张洪钿;罗永春 刊期: 2011- 04
-
三叉神经根血液供应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根动脉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桥小脑角区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三叉神经根动脉的来源及其配布方式.结果①43.5%三叉神经根动脉源于脑桥支,另外还可来源于小脑下前动脉(AICA)、三叉小脑动脉、小脑上动脉(SCA)等;②这些滋养动脉间可发生吻合,构成头侧环和尾侧环;③50%的滋养动脉自神经根下面穿入,30.7%从其上面穿入.结论①脑桥支和AICA是三叉神经根动脉的......
作者:蒋吉英;齐安东;于树娜;张杰;王晓萃;张皓云;李洪先 刊期: 2007- 06
-
脑挫裂伤失活组织清除程度对预后的影响
目前我国颅脑外伤的发病率已超过100/10万人口,其中中重型颅脑外伤占40%~45%[1].脑挫裂伤为常见的原发性颅脑损伤,当颅内有继发血肿或有难以遏制的颅内高压时,病情多较重,发展迅速,预后差,死亡率可高达50%~80%[2],此时需立即手术治疗.手术原则除需要清除颅内血肿,还要彻底清除脑失活组织,否则,术后脑水肿严重,病程也将延长[3].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建议尽量保留脑挫伤组织,有利......
作者:刘连松 刊期: 2014- 05
-
实验性大鼠脑出血灶周围区内细胞因子IL-1β的表达
目的研究脑出血区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为临床治疗脑出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纹状体内注入胶原酶造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亲合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ABC)观察细胞因子IL-1β在脑出血后4、14、24、72h和7d的表达变化.结果大鼠脑出血后4h病变局部即有明显的IL-1β表达,阳性细胞呈胶质细胞形态;至脑出血后14h,IL-1β阳性的细胞数量比......
作者:李改丽;汪丙昂;张守信;王百忍 刊期: 2005- 06
动态资讯More >
- 1 脑外伤合并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报告
- 2 Wnt-1在大鼠喙侧神经干细胞迁移流中的时空表达
- 3 神经导航手术252例临床应用
- 4 弥漫性脑损伤后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亚型4及其激动剂L-AP 4的作用
- 5 脊髓丘脑侧束离断术治疗L3以下顽固性疼痛1例
- 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胶质瘤迁移机制的实验研究
- 7 额颞部数字化钛网颅骨成形术105例临床分析
- 8 Ardipusilloside I诱导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凋亡实验研究
- 9 未发育成熟颅骨缺损后不同时期骨痂组织中骨桥蛋白的表达变化
- 10 神经外科医生要重视颅颌面损伤的救治工作
- 11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61例临床分析
- 12 颅脑损伤后脑脊液C-反应蛋白与颅内压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 13 镁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
- 14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实验研究
- 15 机器人立体定向辅助系统手术在儿童癫痫和肌张力障碍中的应用
- 16 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12例疗效分析
- 17 侵袭性垂体腺瘤发生的分子机制
- 18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腰池引流患者慢性脑积水发生因素分析
- 19 一氧化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胶质瘤血管形成的关系
- 20 周围神经选择性切断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